搜尋此網誌

2013年4月25日

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...Signature In Suspense -希區考克電影音樂精選

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...Signatures In Suspense
1999 Universal Music Company 
  










  這張甫在台灣上巿的希區考克電影音樂精選集,內容結集了多張過去己發行的希區考克電影原聲帶,以及多張電影音樂精選集於一體,同時也收錄了多首過去從來不曾正式發行問世的作品,主要涵括了希區考克創作生涯中,黃金時期到晚期,電視到電影的著名配樂作品,網羅的作曲家幾乎都是當代著名的配樂名家,在這些作曲家中,即使是現今已居天王地位的John Williams,也僅能算是最資淺的後生小輩,同時這張專輯附有完整詳盡的文字資料,樂迷除了能對希區考克電影的配樂有更多元的認識外,也能對這位影史名導的創作歷程有更深刻的了解.樂迷可以發現,除了著名的Bernard Herrmann外,其實和希區考克合作過的音樂家很多(事實上渴望和希區考克這樣的導演合作的作曲家原本就不少),而且這些音樂家幾乎都是金像獎得主,每一個都稱得上大有來頭,不過不可否認的,其中風格最為鮮明強烈的,仍舊是Bernard Herrmann.

  Bernard Herrmann是希區考克黃金時期時,最重要的合作對象,也一直被認為是希區考克電影最完美的音樂詮釋者,這張精選集中選錄了數首Bernard Herrmann的代表作,其中<驚魂記-Psycho>組曲,以及改編自<怪屍案-The Trouble With Harry>的演奏曲”希區考克肖像-A Portrait Of Hitch”,和過去我曾在站上介紹過的Bernard Herrmann精選集”Great Hitchcock Movie Thrillers”中所收錄的,是完全相同的曲目,這兩首曲子是直接由這張唱片中選錄出來的,因此在此也就不再重覆介紹這兩首作品,不過在這張唱片的文字介紹上,特別提及了<驚魂記>中浴室謀殺一幕的經典配樂,其實是Bernard Herrmann個人的主意,因為原先希區考克希望這場戲是完全無聲的,在希區考克完成電影剪接,打算去渡個小假之前,還特別向Bernard Herrmann交待這場戲是不需要配樂的,不過Bernard Herrmann還是自己決定為這段戲配樂,後來在錄音室中,希區考克對這場戲沒有音樂感到後悔之際,Bernard Herrmann這才得意的說:”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,那我就大發慈悲的告訴你吧!其實,這場戲我是有寫配樂的..”(以上為洛伊根據Bernard Herrmann的訪談紀錄,揣摩當時的情境,配合國際巨星”火箭隊”的名言加以改編而成,文字上或許小有出入,但以Bernard Herrmann發表言論時一貫的口氣,基本精神應該是相去不遠矣!),而事實也證明,Bernard Herrmann替希區考克做了更正確的決定,可見得,Bernard Herrmann敢坦白指出,希區考克的電影只完成了百分之六十,另外百分之四十是他替希區考克完成的,這樣的說法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.

  至於另外幾部Bernard Herrmann的代表作,如<迷魂記-Vertigo>,<艷賊-Marnie>以及<北西北-North By Northwest>,所選錄的版本則不同於”Great Hitchcock Movie Thrillers”這張專輯,其中<艷賊>的兩段配樂是當年電影中的原音演出,而且是首次發行問世,很有歷史意義,不過這部配樂向來不是我個人喜愛的作品,相形之下,另一部同樣充滿懸疑浪漫氣息的迷情鉅作<迷魂記>要來的出色許多,不過在這張精選集裏,<迷魂記>僅選錄最後的Love Theme,極具經典性的序曲以及其他配樂,都沒有出現在這張專輯中,是頗為美中不足的情形,我個人覺得在”Great Hitchcock Movie Thrillers”中所收錄的<迷魂記>組曲,其實是更棒的版本.這首Love Theme的本身相當動人,充滿迷惑神祕,唯美奇情的質感,是同型電影音樂的經典示範,配合希區考克在片中,一場以三百六十度旋轉運鏡的深情擁吻,營造出迷離眩惑的強烈美感,是希區考克與Herrmann最具代表性的影音合作之一(<迷魂記>英文原名Vertigo,意即暈眩,因此旋轉性的運鏡手法和音樂語言,大量的出現在電影中).至於<北西北>選錄的,是當年電影中由Herrmann指揮米高梅電影音樂工作室的原始錄音,這張原始錄音的電影原聲帶,本身一直是台灣地區音響發燒友強烈推薦的作品,是<北西北>配樂諸多錄音中最具代表性的版本.

  除此之外,Bernard Herrmann的作品尚有<申冤記-The Wrong Man>,是一首節奏輕快通俗的序曲作品,選錄的版本是Elmer Bernstein,於1992年指揮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出的版本(出自另一張電影音樂精選集The Bernard Herrmann Film Scores),這部配樂是Bernard Herrmann唯一一次,採通俗化的流行交響樂手法為希區考克的電影配樂,不是很特別的作品,實際上,在Herrmann的作品中是屬於無趣的作品,但在Herrmann與希區考克的合作歷程中是比較少見的演出.Elmer Bernstein個人的配樂作品有<豪勇七蛟龍-The Magnificent Seven>以及<純真年代-The Age Of Innocence>等,其資歷略晚於Herrmann,在馬丁史柯西斯重拍<恐怖角>時,即是由Elmer Bernstein擔任音樂改編的工作,將Herrmann最初的<恐怖角>原配樂,修改結合到新的電影版本中,也算是Bernstein與史柯西斯向前輩大師致意的設計(史柯西斯1976年的代表作<計程車司機>,即由Bernard Herrmann出任配樂,Herrmann在1975年聖誕夜,為這部配樂完成錄音當晚,於睡夢中辭世).

  1965年的<衝破鐵幕-Torn Curtain>是一部很特別的作品,特別的並不在音樂本身,而在於這部作品導致希區考克與Bernard Herrmann完美的合作關係,畫下令人遺憾的句點.希區考克在晚期電影創作中面臨瓶頸,自<鳥>,<艷賊>之後,在影評和巿場上漸漸遭受挫折,加上希區考克加入環球電影公司後(這張唱片其實就是環球發行的),在種種政策影響下,開始有將創作手法向商業與通俗品味靠攏的傾向,他對<衝破鐵幕>一片的音樂要求即反應了這種情況,當時希區考克要求Bernard Herrmann為這部配樂創作一組符合當代流行交響樂風格的作品,以迎合一般觀眾的音樂喜好,對希區考克而言,他要的是一組新的,不老套的,符合時代潮流與大眾口味的作品,但Herrmann完成的音樂顯然與希區考克預期的有很大的差異,結果在與Herrmann無法取得共識的情況下,希區考克毅然決定”開除”Herrmann,轉而選擇另一位音樂家,奧斯卡得主John Addison較富通俗品味與爵士色彩的作品,此舉造成了Herrmann與希區考克無法挽回的決裂,對Herrmann而言,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也知道希區考克的電影真正須要的是什麼,但Herrmann認為,希區考克已經迷失在環球公司帶給他的可觀財富與媚俗政策中,失去了做為一個藝術家的風範和敏感度,Herrmann為此和希區考克爭執不下,他曾向希區考克表示”你根本不是個搞通俗電影的,我也寫不來流行音樂,我還能怎麼樣?”,”你覺得你和環球那些無賴有哪一點一樣,他們提昇了你的藝術地位了嗎?我看沒有,他們倒是靠你撈了不少好處,就這麼一回事,他們能給你的就是財富,只是這樣,而我真的替你感到羞愧.”,由這些尖銳而心痛的言辭中,不難看出Herrmann與希區考克的關係面臨嚴重的考驗,而很令人惋惜的,這一對影史公認最完美的影音伙伴因此分道揚鑣,從此不曾再合作.

  在這張專輯中,同時收錄了John Addison與Herrmann為<衝破鐵幕>所作的配樂,因為Herrmann的版本後來遭希區考克退回,並沒有使用在電影中,因此這張專輯推出的這幾段音樂都十分難得.比較之下,也讓樂迷可以感受一下這兩組作品有些什麼樣的差異,John Addison的作品的確是比較平凡通俗的作品,至於Herrmann的作品,音色和曲式都要來的強烈原創許多,是更有特色,更別緻的作品,但也更深沈一些,雖是屬於希區考克眼中那種難以迎合大眾的音樂,不過就音樂的原創力,戲劇性而言,Herrmann的確展現了較精湛的音樂語言和藝術深度,無論如何,希區考克也好,Herrmann也好,都做了他們各自心目中最理想的抉擇,而不論音樂上結果如何,<衝破鐵幕>這部電影本身,卻不可避免的,成為希區考克創作生涯中,晚節不保的一大敗筆.

  希區考克與Bernard Herrmann決裂之後,往後的十年一直與不同的作曲家合作,顯然要找到一名能取代Bernard Herrmann的人選並不容易,不過這種情形,卻也為幾名年輕作曲家帶來與希區考克合作的機會,如大衛連的配樂搭擋Maurice Jarre(<阿拉伯的勞倫斯>,<齊瓦哥醫生>),即因此與希區考克合作了<Topaz>,不過坦白說,選錄的這首進行曲March From Topaz聽起來,還是比較適合用在大衛連的電影裏.另一位知名度不高的作曲家Ron Goodwin,則因為取代Hanry Mancini為<狂凶記-Frenzy>一片配樂,而寫出了希區考克晚期電影中較為出色的配樂作品,這裏所選錄的作品The London Theme,是一首十分明亮優雅的作品.最初希區考克意屬Hanry Mancini(<第凡內早餐>,<哈泰利>,<粉紅豹>)出任本片配樂,而Mancini一貫明亮迷人的抒情色彩,以及兼具通俗娛樂與雋永旋律的討喜曲風,理應十分符合當時希區考克對音樂的喜好,不過據說在希區考克聽完Mancini為<狂凶記>寫的音樂後,只說了:”如果我要的是Bernard Herrmann的音樂,自然會找Herrmann,告訴我這個配樂哪裏有Mancini的作品?”結果,Mancini這部作品雖然幾乎完成錄製,還是被名氣不高的Ron Goodwin所取代,話雖如此,Henry Mancini在談到這部配樂時,並沒有對希區考克的想法有太多意見,他本人也不認為自己的作品真的做的很好,他表示”這部作品寫的並不紮實,幾乎沒有什麼主題,氣質也十分陰暗,希區考克並不喜歡.”.

  而John Williams則是最後一位與希區考克合作的音樂家,作品是1976年的<大巧局-Family Plot>,是希區考克最後一部電影,在這張專輯中選錄的曲目亦是出自電影中的原音,而且是原聲帶中未收錄的作品(原聲帶由Sarabande發行),這部配樂近年來也常出現在John Williams的精選集中,和<火燒摩天樓>,<海神號>,<大地震>等都是近年常被考古的Williams舊作,John Williams顯然是因為75年在<大白鯊>中的精湛演出,而獲得希區考克的青睞,基本上<大巧局>是一部黑色喜劇,巴洛克式的逗趣音樂,象徵主角富貴人家的身份,玄妙的人聲則代表了神祕的靈異力量,是一部滿有意思的作品,不過雖然專輯中所收錄的終曲,據說是過去都不曾發行的作品,但以這部配樂來說,以人聲演出的Main Theme才是我個人覺得比較特別的作品,不過並沒有出現在這張專輯中.John Williams在接下本片之前,特別和Bernard Herrmann打過招呼,畢竟Herrmann是他的前輩,也是他的好友,雖然Herrmann確實對十年前的衝突仍耿耿於懷,但他也告訴John Williams應該接下這部作品,並且好好珍惜與希區考克這種名導合作的機會,而這部配樂作品,雖然稱不上是John Williams個人創作生涯中的代表作,但也被視作希區考克晚期電影中,音樂表現較為出色的作品之一.

  除了Bernard Herrmann外,這張專輯中尚還收錄了幾位電影音樂史上,元老級大師的作品,其中之一是Dimitri Tiomkin(<日正當中>),選錄的作品有<I Confess>與<電話情殺案-Dial M For Murder>,不過在音樂上水準平平,曲目上的代表性也不高,但反映了當代好萊塢電影音樂頗為濫情的抒情風格,而就電影本身來說,<電話情殺案>具有相當程度的影史地位,這仍是希區考克玩弄謀殺題材的作品之一,有趣的是,希區考克僅管拍出一卡車以謀殺為主題的電影,但敘事手法上卻各有巧妙不同,<電話情殺案>一反這類故事中,找出”狼西象台A(台語:人是誰殺的?)”的型式,一開場即將犯案的手法,凶手完全公開,然而情況卻一再發生計畫外的變化,形成這部電影獨特的戲劇張力,是希區考克的代表作之一,近期曾翻拍成<超完美謀殺案-The Perfect Murder>.

  而Franz Waxman,也是好萊塢電影配樂的重量級元老,其代表作<科學怪人的新娘-Bride Of Frankenstein>,一直是好萊塢同型作品的經典(不過這個片名翻得有點怪,Frankenstein其實不是科學怪人的名字,而是創造科學怪人的醫生).這張專輯選錄了Franz Waxman1954年的<後窗-Rear Window>,是一首爵士色彩濃厚的作品,反映了<後窗>熱鬧雜亂的都會背景,音樂本身不算太特別,但<後窗>的故事模式一再變型移植到其他的電影裏,同樣是影史上很有份量的作品.不過,由於這張專輯的選錄方向,以希區考克中,晚期的作品為主(附錄一),因此一些40年代左右的早期作品反而有所遺漏,如Franz Waxman1940年入圍金像獎的<蝴蝶夢-Rebecca>,以及1941年入圍金像獎的<深閨疑雲-Suspicion>並沒有選錄其中,選錄的<後窗>在音樂上來說,反而不是很特別的作品.另一個遺珠,則是Miklos Rozsa(<賓漢>,<失去的週末>)於1945年奪下首座金像獎的代表作<意亂情迷-Spellbound>,<意亂情迷>與同年入圍金像獎的<失去的週末-The Lost Weekend>,是Rozsa處理心理精神題材的代表作,也是電影音樂中最早使用電子合成器的作品之一,歷史地位並不在Herrmann的作品之下,以一張希區考克電影音樂精選集來說,是不太應該遺漏的作品,不過就Rozsa本人表示,他並不覺得希區考克喜歡他的配樂,也不覺得自己曾和希區考克合作過,因為製作<意亂情迷>的過程中,他只和希區考克碰過兩次面,而且雖然得到金像獎,希區考克既不曾與他聯絡,也不曾向他祝賀,事實上,Rozsa表示他曾間接獲知,希區考克認為自己的音樂太強,分散了觀眾對導演的注意力,至於Rozsa個人的意見則是:”這是我聽過最蠢的說法,我反而認為是我的音樂加強了導演的水準和電影的品質!”,總之,Rozsa和希區考克的合作就這麼一次,下不為例了.

  另外,專輯中也收錄了希區考克劇場(Alfred Hitchcock Prensents-電視影集)的片頭曲,對台灣的觀眾而言應不陌生,這個影集曾在台灣播出過,這首序曲是十分古怪有趣的作品,改編自Charles Gounod(古諾)的古典音樂作品Funeral March Of The Marionette,是一首滑稽的送葬曲,以這樣一首作品來象徵希區考克的黑暗與幽默,有十分貼切的趣味性,據說以這首作品做為希區考克劇場的片頭曲是希區考克個人的決定.

  以製作概念來說,這是一張不錯的精選集,雖然選錄的作品集中在希區考克中,晚期的創作,因此遺漏了若干早期的重要作品,但稱得上忠實的呈現了希區考克不同時期的合作對象與創作風格,可以說是透過電影音樂的角度,來看待這位導演起起伏伏的創作生涯,也讓人有如搭上時光列車,重返電影與電影音樂史上,幾個意義非凡的時刻與事件,這其中有像<驚魂記>,<迷魂記>這般傲視影史的火花,也有像<衝破鐵幕>這般令人唏噓不已的遺憾.而以音樂的品質來說,這張作品在音質和表演上沒有太大的問題,不少重錄的音樂選自”The Great Hitchcock Movie Thrillers”與”A History Of Hitchcock”等舊的精選集(附錄二),對已擁有這些唱片的樂迷來說,也許並不是很划算,但這張專輯也提供了不少過去從未發行問巿的作品,算是不錯的平衡,只是以我個人的感覺,最好的希區考克電影音樂,主要都是Bernard Herrmann的作品,這些作品在”The Great Hitchcock Movie Thrillers”中,錄製和表演的都十分出色,而這張新的精選集固然提供了不少非Herrmann作品的希區考克電影音樂,但成績和價值上少有特出之作,因此對我個人而言,”The Great Hitchcock Movie Thrillers”仍是一張更棒的專輯,至於這張新推出的精選集,雖然以音樂內容來說,不是我心目中的上選,但對於想認識希區考克電影,Bernard Herrmann音樂的樂迷來說,則提供了一個資訊完整,而且更便於取得的選擇機會.

附錄一 一般將希區考克的創作生涯區分成四個階段,第一個階段是英國時期,主要是1940年以前的作品.第二個階段是好萊塢時期,時間約1940年到1950年,希區考克由英國轉往好萊塢發展,幾部重要作品如<蝴蝶夢>,<美人計-Nortorious>,<深閨疑雲>,<意亂情迷>都稱得上叫好叫座,希區考克也成為票房保證的名導,第三個時期是黃金時期,時間為1951年到1963年,希區考克自<奪魂索-The Rope>一片,開始勇於嚐試各種電影語言與表現手法,敘事技巧與影像語言越來越大膽,同時也越發洗練懾人,是希區考克藝術成就最高的一個階段,也是希區考克與Bernard Herrmann合作最密切的時期,作品包括<後窗>,<電話情殺案>,<驚魂記>,<迷魂記>,<北西北>等,希區考克在這段時間也進一步將自己的事業拓展到電視媒體,製作了著名的電視影集”希區考克劇場-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”.第四個階段為希區考克創作生涯的晚期,時間為1964年到1976年希區考克去世,其間希區考克投入環球電影公司,但作品品質反而有走下坡的情況,在影評和票房上都反映不佳,但仍有代表作<狂凶記>與<大巧局>等作品,而在<狂凶記>這部作品中,希區考克終於由好萊塢重返睽違已久的故鄉英國.

附錄二 The Great Hitchcock Movie ThrillersA History Of Hitchcock: Dial M For Murder 這兩張精選集過去在台灣皆有代理,前者由Decca Records發行,福茂唱片代理,曾在本站介紹過,是非常出色的一張專輯,後者由Silva Screen發行,在台灣地區由滾石唱片代理,有興趣的人不妨向唱片行查詢,或者到二手唱片尋寶,我個人覺得福茂代理的那張其實在二手CD店是很常見的.


***
by Loyalwise Ye 2000/4/27




收錄曲目:
0 1. Theme From <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>
0 2. Theme From <Dial M For Murder>
0 3. Theme From< I Confess>
0 4. Juke Box #6 From <Rear Window>
0 5. Scene d'Amour From <Vertigo>
0 6. The Wild Ride From <North by Northwest>
0 7. A Narrative For Orchestra From <Psycho>
0 8. Prelude From <Marnie>
0 9. <Marnie>
10. Main Theme From <Torn Curtain> By John Addison
11. Prelude From <Torn Curtain> By Bernard Herrmann
12. The Ship From <Torn Curtain> By Bernard Herrmann
13. The Radiogram From <Torn Curtain> By Bernard Herrmann
14. March From <Topaz>
15. The London Theme From <Frenzy>
16. The Prelude From <The Wrong Man>
17. End Credit and End Title From <Family Plot>
18. A Portrait Of Hitch From <The Trouble With Harry>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